語言訓練
推薦收藏丨為什么應用行為分析師要關心語言行
- 2021-09-18 14:33
- 點擊: 次
為什么應用行為分析師要關心語言行為 (verbal behavior)呢?在應用行為分析的定義里面,可以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。
應用行為分析是一門科學,其策略是由行為原理所發展出來的, 以系統化的介入增進社會的重要行為, 通過實驗來證實造成行為改變的變項。
請注意改善社會的重要行為此一要點, 人類行為中最具有社會意義的重要行為包含語言行為。語言習得、社會互動、學業、智力、 理解、思考、問題解決、知識、知覺、歷史、科學、政治和信仰都和語言行為有直接關聯。此外,許多人類的問題, 例如自閉癥、學習障礙、文盲、反社會行為、婚姻沖突、攻擊和戰爭亦包含語言行為。
簡而言之, 語言行為在一個人的主要生活方面,法律、習俗、檔案和社會活動扮演 重要的角色。這些議題是多數心理學導論教科書上的主題,這些議題是應用行為分析師需要探討之有社會的重要行為。
精華總結版:
? 要求是一種語言操作,其反應的形式是受動機操作和特定增強的功能性控制。
? 命名是一種語言操作,受到非語言區辨刺激的功能性控制,會產生類化制約增強。
? 復誦是一種語言操作,包含一個語言區變刺激,并與語言反應有定點對應和形式相仿。定點對應是刺激和反應或反應產物之間的關系,發生在語言刺激出現的前、中、后與語言反應出現的前、中、后相對應時。形式相仿是指控制前事刺激和反應或反應產物 (1) 分享相同的感官模式(例如,刺激和反應同時是視覺、聽覺或觸覺的模式),以及(2)彼此在物理上相類似。
? 交互式語言是一種語言操作, 包含一個引發語言反應的語言區辨式刺激,而反應和語言刺激之間沒有定點對應。
? 逐字讀行為是一種語言操作, 包含語言區辨刺激, 在刺激與反應間存在著定點對應,但無形式相仿
? 轉錄行為關系是一種語言操作, 借由語言區辨刺激引發書面的、打字的或手指拼音的反應,和逐字讀行為(textual)關系一樣,在刺激與反應間存在著定點對應,但缺乏形式相仿。
#01 定義語言行為
Skinner (1957)提出語言是學習的行為,控制非語言行為的同類型環境變量和原則, 支配著它的習得,延伸和維持(例如,刺激控制、動機操作,增強原則、削弱)。他對語言行為的定義是,以另一個人的行為作為媒介所增強的行為。例如,“把門打開” 的語言反應,會以聽者的行為為媒介,產生打開的門這個增強物。此增強物是間接得到的,但是同樣的增強物,也可以通過非語言打開門的方式獲得。
Skinner在定義語言行為時,用的是反應的功能,而不是反應的形式。因此, 依據Skinner的功能定義,任何的反應形式都可變成語言。例如,兩個月大嬰兒的不同哭聲有可能是語言,其他反應也一樣, 例如指物品、拍手獲得注意,手勢如揮動手臂得到注意,寫字或打字。也就是說,語言行為涉及說者和聽者之間的社會互動。
#02 基礎的語言操作(型)行為
Skinner (1957) 界定6 種基礎的語言操作型行為:要求 (mand) 、命名 (tact) 、復誦 (echoic) 、交互式語言 (intraverbal) 、逐字讀 (textual) 和轉錄 (transcription) 行為。他也提到聽者關系和復制文句(copying a text) , 并將他們視為另外獨立的關系,但在這里,聽眾 (audience) (或聽者)將會單獨做討論,而復制文句將視為復誦行為的一種。
要求
要求是語言操作型行為的一種,其中一位說者要求(或描述、命令、意指)他需要或想要的。例如,當迷路時詢問方向的行為是一種要求。要求 (mand) 是一種語言操作型行為,此反應的形式,受到動機操作 (motivating operations, 簡稱 MOs) 和特定增強的功能控制 。例如,食物匱乏將會 (1) 使食物的增強作用更有效,和 (2) 如引發要求 “ 餅于" 的行為,假使這行為在過去能得到餅干。
這種會強化 ”要求” 的特定增強,與動機操作有直接的關系。例如,有個動機操作 (MO) 是某個人想要和媽媽有肢體接觸,那么特定的增強就是肢體接觸。此種反應形式可能會以不同的外觀形態表現,例如,哭、推倒手足、伸手和說 “抱抱"。如果在動機操作、反應和特定增強歷史間,存在著功能關系的話,這些所有的行為都可以用來要求肢體接觸。但是若只有單獨的反應,就不足以將它歸為要求的類別,或是其他的語言操作型行為, 例如,假使哭是引發自一個制約刺激或非制約刺激,哭也可以只是一種反應型行為。
要求對早期的語言發展,以及兒童與大人之間的日常語言互動很重要,要求是兒童第一個學會的語言操作(或語言操作型行為)(Bijou & Baer, 1965; Novak, 1996) 。當兒童肚子餓、疲憊、 會痛、會冷或會害怕?;蛳胍婢?、注意力、協助、移動物品或人、知道方向, 或移除嫌惡刺激時,通常會以不同形式的哭聲傳遞這些早期的要求。一般發展兒童,很快就學會用單字和手勢或其他標準的溝通形式來取代哭聲。要求不只讓兒童可以控制增強物的給予,同時也開始建立說者和聽者的角色,這對未來的語言發展十分重要。
Skinner (1957) 指出,要求是語言行為中,唯一可以直接對說者產生好處的類別,也就是說,要求可讓說者得到增強物。例如,食物、玩具、注意力,或移除嫌惡刺激。所以,要求通常會成為語言行為中最有效的形式, 是因為有特定的增強,且此增強作用通??闪⒓吹貪M足匱乏的狀態,或者移除一些嫌惡刺激。例如,小孩子通常會有很高頻率的要求,是因為要求會影響聽者。此外, 若是兒童的語言技能項目有欠缺、 遲緩或不足,他們的許多行為問題可能是在要求方面(例如Carr & Durand, 1985)。后來,兒童學習使用誰(who)、什么(what)和哪里(where) 的問句,要求得到語言訊息,且此種新語言行為的習得會快速增長(Brown, Cazden, & Bellugi , 1969)。最后,要求會變得相當復雜且在社會互動、對話、學業行為、就業和人類行為的每個方面中,扮演關鍵的角色。
命名
命名是語言操作的一種,其中,說者用任何感官模式,對有直接接觸的事物和動作,進行命名。例如,一位兒童因為看到車子而說出 “ 車子” ,是一種命名。Skinner (1957)選擇命名一詞, 是因為它會使人聯想和物理環境有接觸(contact)。命名(tact)是一種語言操作型行為,受非語言區辨刺激的功能性控制,會產生類化的制約增強(參考表25. 2)。在區辨訓練過程中,一個非語言刺激,變成一個區辨剌激(SD)。例如,一只鞋子一開始有可能無法成為一個區辨刺激,要等到看到鞋子并說出 “鞋子”,且得到區別性增強后,才會產生語言反應 "鞋子”。
有許多種類的非語言刺激會引發命名關聯,例如,蛋糕產生非語言的視覺、觸覺、 嗅覺和味覺刺激,當中任何或全部的刺激會成為命名 “蛋糕" 的區辨刺激。非語言刺激也可以是,例如,靜態(名詞)、及物(動詞)、物品之間的關系(前置詞/介系詞)、物品的屬性(形容詞) 或動作的屬性(副詞);也就是說,非語言刺激可以是非常簡單如一只鞋子,或者像癌細胞一樣復雜。一個刺激的形態,可能包含多重的非語言屬性,而一個反映是受制于這些多重屬性,例如命名 “紅色的卡車是在小桌子上"。非語言刺激可以是可觀察的,或無法觀察的(例如疼痛)、不明顯或顯著的(例如霓虹燈光)、關系到其他非語言刺激的(例如大小) 等。由于非語言剌激的多樣性和普遍性,命名自然是語言研究中的主題。
復誦(回音式語言)
復誦(echoic) 是語言操作的一種,發生在說者重復另一個說者的語言行為時。例如,當兒童聽到他的媽媽說出餅干后,他跟著說 “ 餅干” 是一種復誦。重復單字、詞組和其他人的口語行為,這是日常對話中很普遍的,也是復誦。復誦操作型行為受語言區辨刺激的控制, 它和反應有定點對應和形式相似(仿) 性(Michael , 1982) (參考表. 2)。
刺激和反應或反應產物之間有定點對應(point-to-point correspondence) , 指的是語言刺激的起頭、中間和結束,與反應的起頭、中間和結束相吻合。形式相似性 (formal similarity) 是指控制前事刺激和反應或反應產物(1)分享相同的感官模式(例如,刺激和反應同時是視覺、聽覺或觸覺);以及 (2) 彼此在物理上相類似(Michael, 1982)。復誦關系中,刺激是聽覺型的,反應會產生一個聽覺的產物(復誦他所聽到的), 而刺激和反應在物理上相類似。
復誦行為會產生類化的制約增強,例如贊美和注意。具有能夠復誦他人語音和說話的能力, 對學習界定物品和動作很重要。父母可能會說, “ 那是一只熊,你會說熊嗎?“ 如果孩子說 “熊” ,父母就會接著說 “ 對了?。?。最后兒童在沒有復誦提示下學會說 “ 熊"。這通常發生在幾次嘗試后, 例如,如果孩子在聽到父母說 “熊” 之后,可以說出 “熊"(或合理的接近目標行為),就可以在熊的照片出現時,或動物園里的熊出現時, 教導孩子說 “ 熊" 。復誦技能項目(echoic repertoire) , 對教導語言遲緩兒童的語言非常重要, 在教導復雜語言技巧的過程中,更扮演關鍵的角色(如Lovaas, 1977 ; Sundberg & Partington , 1998)。
動作模仿可以有和復誦行為相同的語言特征, 從聽力障礙兒童習得手語過程可以發現這種現象。例如, 兒童可能會先模仿要餅干的手勢, 然后在沒有模仿提示下, 要求餅干。在教導沒有口語的耳聰學生學習手語時,模仿同樣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。對于多數兒童若尚未具備足夠的復誦技能項目, 用以學習口語語言,將會先著重教導復誦行為, 而不是其他有用的語言行為類型。足夠的模仿技能項目, 可讓老師立即使用手語,來教導其他進階的語言形式(例如, 要求、命名, 和交互式語言)。如此, 可幫助兒童快速地學會和他人溝通,以避免使用不適當的行為(例如, 發脾氣), 來得到他想要的物品。
Skinner將復制文句(copying a text)視為語言行為的一種類型,其中書寫的語言刺激和書寫的語言反應, 會有定點對應和形式相似性。這樣的關系, 與復誦和涉及手語的模仿行為, 有相同的界定特征,因此上述三個類型將被歸納為同一個類別, 即復誦。
交互式語言
交互式語言(intraverbal) 是語言操作型行為的一種, 其中, 說者對其他人的語言行為, 做出不同的響應。例如, 當聽到某人說 “誰贏了星期六的比賽?”會回答 “俄亥俄州代表隊”,是一種交互式語言。一般發展兒童, 會以唱歌、 說故事、描述活動和描述問題的方式, 展現頻繁的交互式語言反應。交互式語言反應也是一般兒童智力發展表單中的重要成分, 例如, 聽到 “加州的首都是什么?” 會回答 “ 沙加緬度” ;聽到"8乘以8" 會回答"64"; 當被問 “什么是三期后效關聯?”, 會回答 “ 前事、 行為、 結果”。一般的成人說者的互動式語言技能項目(intraverbalrepertoire) 中, 包含數以萬計的此種關系。
交互式語言操作會發生在當一個語言區辨刺激引發一個語言反應時, 且反應和語言刺激之間沒有定點對應(Skinner, 1957)。也就是說語言剌激和語言反應彼此之間無互相配對, 不像復誦行為和逐字讀行為之間的配對關系。除了要求(mand) 以外, 交互式語言和其他所有的語言操作一樣, 會產生類化的制約增強。例如, 在教育情境中, 正確回答的增強通常包含一些形式的類化的制約增強, 如 “答對了!” 或點數, 或有機會可以做下一個問題或項目(參考表25.2)。
交互式語言技能項目可以促進其他語言和非語言行為的習得。交互式語言可幫助說者快速且正確地回應更多的刺激,且在持續的對話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。例如, 兒童聽到成人說者在情境下說 “ 農田""如果 ”衣田” 這個刺激可引發許多相關的交互式反應, 例如 “ 谷倉” 、 “ 牛” 、 “公雞” 或 “ 馬”,如此兒童就能夠對成人, 關于最近到農田游玩相關的其他語言行為, 做出更好的反應。有人可能會說, 兒童現在可以想到農田, 且具備相關語言反應的長處, 可以對成人的語言行為有更多的反應。交互式語言刺激可探查聽者的技能項目(repertoire) , 并幫助接受其他的刺激。
整體而言, 要求、命名和交互式語言在對話中的貢獻如下:(1) 要求的技能項目幫助說者問問題;(2)命名技能項目允許關于所呈現物品或事件的語 言行為;(3) 交互式語言技能項目允許說者可以回答問題, 而且可以談論(或想想) 關于不存在的物品和事件。
逐字讀的行為
逐字讀的行為(textual)(Skinner, 1957) 是閱讀, 并不強調讀者要能理解所讀的。理解所閱讀的通常包含其他的語言和非語言操作, 例如交互式語言行為和接收性語言(例如, 聽從指令, 聽話)。例如,當看到書寫的文字鞋子,而說 “鞋子” 是一種逐字讀的行為。理解鞋子是穿在人的腳上并不是逐字讀行為, 理解通常被認為是閱讀理解,Skinner選擇逐字讀(textual) 一詞, 是因為閱讀(read)一詞同時涉及很多的過程。
逐字讀的操作型行為在刺激和反應產物之間有定點對應, 但是無形式的相似性。例如,(1) 語言刺激是視覺或觸覺(一個形式), 而反應是聽覺(另一個形式);(2) 聽覺反應配對視覺或觸覺刺激。
逐字讀的行為和復誦行為在三方面相似:(1)兩者會產生類化的制約增強;(2)兩者同樣受到前事語言刺激所控制;(3) 前事刺激和反應之間有定點對應。逐字讀的行為和復誦行為之間, 最重要的不同點在于逐字讀行為的反應產物(例如, 說出的話) 和它的控制刺激并不相似(例如, 書寫的文字會引發口語的反應或聽覺型的反應產物)。逐字讀操作型行為并沒有形式的相似性,也就是說區辨刺激并不是同樣的感官形式, 而且和書寫的反應沒有物理形式的相似。文字是視覺的, 由個別的字母組成, 閱讀反應會產生包含語音的聽覺反應產物(通常是內隱的)。而復誦行為的反應產物, 和它的控制變項語言刺激之間,卻有形式的相似性。
轉錄行為
轉錄行為(transcription)包含書寫或拼出所說的話(Skinner, 1957)。Skinner也將這行為歸為聽寫(talking dictation),其中最重要的功能不只包含文字的書寫, 也包括正確的拼出所說的字。以專業術語來看, 轉錄行為是語言行為的一種類型,其中說出的語言刺激會控制書寫、打字, 或用手指拼字的反應。
就像逐字讀操作型行為一樣, 在刺激和反應產物之間有定點對應,但是沒有形式的相似性(參考表25.2)。例如,當被要求拼出所說出的字"hat", 其反應h-a-t, 是一種轉錄行為。刺激和反應產物之間有定點對應,但是它們并不是相同的感官形式, 而在物理形式上彼此也不相似。習得英文拼音是一種困難的技能,因為英文中有許多字,其拼音和所聽到的常常不相同, 因此塑造適當的區辨技能項目通常是困難的。
*本文節選自:OHNO.COOPER, TIMOTHYE.HERON, &WILLIAML.HEWAR.(2012).武漢大學出版社,《應用行為分析(第二版)》